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1380号

全国咨询电话:181-6366-5122

栏目分类

服务热线

18163665122

【刑事审判参考】【第1366号】李二胜故意杀人案——死刑案件被告人翻供且缺乏客观证据的审查判断

03-16

2023

浏览量:45

【刑事审判参考】【第1366号】李二胜故意杀人案——死刑案件被告人翻供且缺乏客观证据的审查判断

裁判观点: 对缺乏客观性证据的案件,审查、分析时不能简单地罗列证据,而是要抓住关键证据深入分析,抓住主要矛盾点,从整体上把握证据。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审查证据:(1)审查判断被告人的有罪供述是否真实、可信,翻供理由是否合理,是否适用非法证据排除。(2)审查其他间接证据是否能与被告人的有罪供述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并排除合理怀疑。

2023-03-16 45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1195号】张传勇贩卖毒品案——对以非接触方式交易毒品且被告人拒不供认的案件,如何综合运用间接证据定案

03-15

2023

浏览量:112

【刑事审判参考】【第1195号】张传勇贩卖毒品案——对以非接触方式交易毒品且被告人拒不供认的案件,如何综合运用间接证据定案

裁判观点:通过分析、梳理间接证据间的印证关系,认定在案证据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得出唯一结论,足以认定被告人实施了贩毒行为。 本案具体分析如下:根据多名购毒人员的证言及相关书证,可以认定短号为758729的手机和尾号为7476的农业银行账户被用于毒品犯罪。根据在案证据,足以认定被告人张传勇系短号为758729的手机和尾号为7476的农业银行账户的实际控制人,该账户所涉毒品交易均由张传勇实施。

2023-03-15 112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54号】李伊斯麻贩卖毒品案——被告人拒不认罪的如何运用证据定罪处刑

03-14

2023

浏览量:29

【刑事审判参考】【第54号】李伊斯麻贩卖毒品案——被告人拒不认罪的如何运用证据定罪处刑

裁判观点: 查明和正确认定被告人的犯罪目的,是准确定罪、判处刑罚的前提。而犯罪目的存在于被告人的主观方面。在被告人拒不供认的情况下,不能主观臆测,但也不能简单地因为行为人拒不供认,便以指控的罪名认定,放纵可能严重的犯罪。必须依据客观行为来综合分析判断。

2023-03-14 29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1255号】金建伟故意杀人案——案发现场检出第三人DNA,如何排除其他人参与作案可能

03-13

2023

浏览量:53

【刑事审判参考】​【第1255号】金建伟故意杀人案——案发现场检出第三人DNA,如何排除其他人参与作案可能

裁判观点:从案发现场检出第三人的DNA,可以从破案经过是否清楚、是否有客观证据指向被告人作案、被告人供述是否供认不讳,其供述与在案证据是否互相印证、案发现场出现第三人DNA有无合理解释,能否排除合理怀疑等方面判断是否有其他人参与作案。 在司法实践中,要积极落实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提高出庭作证率,进一步正确、科学地对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作出审查判断,使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证明作用。

2023-03-13 53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930号】付代林故意伤害案——如何审查人身伤害鉴定意见

03-10

2023

浏览量:26

【刑事审判参考】​【第930号】付代林故意伤害案——如何审查人身伤害鉴定意见

裁判观点: 对于一般轻伤、重伤人身伤害鉴定的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是否合法;二是送交的鉴定材料是否齐全正确;三是鉴定方法是否科学准确;四是鉴定结论与在案证据是否一致;五是鉴定意见是否符合法定标准。 本案最后采信浙江省人身伤害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意见,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因素:(1)浙江省人身伤害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意见符合法律规定:1.鉴定主体符合法律规定的资质要求。2.鉴定人具有鉴

2023-03-10 26次浏览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办理申请执行监督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03-09

2023

浏览量:18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办理申请执行监督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2023-03-09 18次浏览
最高检案管办负责人就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答记者问

03-09

2023

浏览量:27

最高检案管办负责人就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答记者问

2023-03-09 27次浏览
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

03-09

2023

浏览量:21

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

2023-03-09 21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177号】王逸故意伤害案——多份鉴定结论互相矛盾的应如何审查采信

03-09

2023

浏览量:62

【刑事审判参考】【第177号】王逸故意伤害案——多份鉴定结论互相矛盾的应如何审查采信

裁判观点: 由于鉴定问题本身的高度复杂性,鉴定案例的特殊性以及囿于鉴定过程中各种因素、条件的制约、影响,专家的鉴定活动也有可能得出不尽科学、正确的结论。因此,鉴定结论要用作为最后定案的证据,同其他证据种类一样,也需依法经过当庭出示、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且与其他在案证据能够相互印证、排除矛盾,得出合理排他性的唯一结论。 鉴定结论的审查一般主要包括对鉴定人资格、鉴定材料、鉴定过程、鉴定依据

2023-03-09 62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1272号】康文良故意杀人案——如何审查判断DNA鉴定意见的关联性及被告人的翻供

03-08

2023

浏览量:32

【刑事审判参考】【第1272号】康文良故意杀人案——如何审查判断DNA鉴定意见的关联性及被告人的翻供

裁判观点: 审查认证DNA鉴定意见,不仅要审查其客观性、合法性,更要审查其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以及关联程度 ,尤其不能将DNA鉴定意见与案件事实存在的一般关联性当作排他性,从而作为定案的依据。

2023-03-08 32次浏览
温馨提示: 本网站需输入密码才可访问
密码错误, 请重新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