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电话:181-6366-5122
栏目分类
18163665122
09-01
2023
浏览量:20
裁判观点:明知债务人系贩毒分子而唆使其贩卖毒品以偿还债务,应当以贩卖毒品罪的教唆犯定罪处罚。本案,认定被告人构成贩卖毒品罪的教唆犯的理由为:第一,被告人怂恿、控制他人贩卖毒品,收取毒赃以抵销债务,具有唆使他人贩卖毒品的客观行为和主观故意。第二,索要合法债务的犯罪动机,不影响对被告人贩卖毒品罪的认定。第三,被告人教唆债务人贩卖毒品,对被告人应当依照贩卖毒品罪的教唆犯量刑。
2023-09-01 20次浏览08-31
2023
浏览量:39
裁判观点:已被被告人吸食的部分毒品,不应计入被告人贩卖毒品的数量,但认定“已经被吸食”必须有确实的证据证明,而不能仅仅依据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本案中,认定不知去向的大量毒品不是被告人吸食而是被其贩卖的理由是:1.被告人辩称吸食,与其本人在多份讯问笔录中的供述和相关吸毒人员的证言相矛盾,不足以采信。2.被告人的辩称自吸,根据数学推算数量出入较大。3.在案证据证实,被告人早就具有购买毒品用于贩卖的目的和
2023-08-31 39次浏览08-30
2023
浏览量:17
裁判观点:制造毒品案件中缴获的含有甲基苯丙胺成分的液体或固液混合毒品与毒品消费、流通环节能直接吸食的成品毒品,在毒品性质上并不完全一样,含甲基苯丙胺的液态毒品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对缴获的毒品均呈液态的制造毒品案件,判处死刑应当特别慎重
2023-08-30 17次浏览08-29
2023
浏览量:11
裁判观点:合议庭对拟判处死刑的案件,都应当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未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作出死刑判决,就属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并必然构成“可能影响公正审判”,上级法院发现后依法应当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2023-08-29 11次浏览08-28
2023
浏览量:9
2023年8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3〕7号,以下简称《解释》)。《解释》于2023年3月2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82次会议、2023年7月27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四届检察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起施行。
2023-08-28 9次浏览08-25
2023
浏览量:55
裁判观点:对于公诉机关指控的未查获毒品实物的犯罪事实,只有依法取得的被告人供述与其他证据能够相互印证,且不存在合理怀疑时,才能依法认定。在认定案件事实时,必须以证据为根据,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能以主观猜测或者推断代替证据证明,更不能搞有罪推定,以确保案件质量零差错。
2023-08-25 55次浏览08-24
2023
浏览量:0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一批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最高法环境资源审判庭、最高检第八检察厅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2023-08-24 0次浏览08-24
2023
浏览量:8
2023年8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一批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本次案例的发布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精准规范办好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件,推进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高质效发展。
2023-08-24 8次浏览08-23
2023
浏览量:7
08-23
2023
浏览量:7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13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