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电话:181-6366-5122
栏目分类
18163665122
07-13
2023
浏览量:9
2023年7月5日,最高检通过官网发布《第三批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典型案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贯彻进行指导。
2023-07-13 9次浏览07-12
2023
浏览量:8
裁判观点:判断刑事案件的证据是否达到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一是审查证据的证据能力,这是解决证据适格性的问题,即证据必须合法取得才具有证据资格,才能作为案件事实的认定依据。二是判断证据的证明力,即证据对案件事实有无证明作用以及证明程度如何。三是对“充分”的把握,不仅强调孤证不能定案,而且要求全案证据对于待证事实要达到“充分”的程度,以及证据之间能够互相印证,构成完整的证据体系,得出唯一的证明结论。
2023-07-12 8次浏览07-11
2023
浏览量:241
裁判观点:无充分证据证实伤害行为与伤害后果有因果关系的,不能认定成立故意伤害罪。
2023-07-11 241次浏览07-10
2023
浏览量:10
2023年7月6日,最高检发布了第四十五批指导性案例,这也是最高检发布的第一批以刑事抗诉为主题的指导性案例。
2023-07-10 10次浏览07-07
2023
浏览量:37
裁判观点:没有被告人口供,但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在把握被告人供述等言词证据时,应当遵循:一是不能仅凭言词证据尤其不能仅凭同案被告人供述认定犯罪事实。二是严格排除非法言词证据,尤其要严格排除同案被告人的非法言词证据,确保同案被告人供述不是在刑讯逼供、威胁、引诱的情况下所作。同时,必须排除同案被告人之间串供的可能性。三是各类证据之间的矛盾必须得到排除,形成一个互相补充、互相印
2023-07-07 37次浏览07-06
2023
浏览量:102
裁判观点:行政诉讼、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在法律后果的承担上有质的差别,其证明标准远低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因此二者的证据规则对于刑事诉讼只有参考意义,不能依照执行。如何确认已生效的共同犯罪人的裁判文书的证明效力,应当严格依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刑事诉讼原理得出结论。 在审理后到案共同犯罪被告人时,对先到案共犯的裁判文书所采信的证据,应当重新逐项质证,否则不能作为认定在审案件被告人犯罪
2023-07-06 102次浏览07-05
2023
浏览量:4
裁判观点:判断被告人翻供是否成立,根本在于取证工作扎实、到位,全面收集、固定客观性证据,特别是要严格贯彻证据裁判原则,避免出现主要依赖口供定案的现象。如果对其他证据特别是客观性证据重视不够,案件主要依赖口供定案,一旦被告人翻供,因没有其他证据作为分析、判断的基础,则很可能导致案件出现疑问。当案件进入审判程序后,因时过境迁难以补充证据,则不得不按照“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规则作出判决。
2023-07-05 4次浏览07-04
2023
浏览量:7
裁判观点:间接证据的审查判断规则:(1)每一间接证据须查证属实,不存疑问;(2)每一间接证据确与案件事实均有客观联系,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某一方面或者环节;(3)各间接证据之间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4)各个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体系,足以得出唯一的、排他的肯定结论。
2023-07-04 7次浏览07-03
2023
浏览量:51
裁判观点: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根据对间接证据的审查、判断,并结合其他相关证据进行比较分析,各证据在细节上能够形成一致,且自然、合理,可以排除其他人作案的合理怀疑,形成完整的证据链的,可以认定犯罪事实。
2023-07-03 51次浏览06-30
2023
浏览量:7
2023年06月0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发布《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白皮书(2018-2022)》,全文如下:
2023-06-30 7次浏览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13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