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电话:181-6366-5122

栏目分类

服务热线

18163665122

【刑事审判参考】【第590号】张世明抢劫案——非同案共犯供述的证明力认定

06-05

2023

浏览量:99

【刑事审判参考】【第590号】张世明抢劫案——非同案共犯供述的证明力认定

裁判观点:从证据归类上,将非同案共犯的供述界定为被告人的供述这一证据种类更为合适。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本案的具体情况,以抢劫罪核准被告人张世明死刑是适当的具体理由在于:首先,其他4名被告人的讯问是分别进行的,能够排除串供的可能性,且4名被告人的口供来源正当,取证程序合法,能够排除刑讯逼供或引诱、欺骗的情形。其次,4名非同案共犯对犯罪事实和具体分工的供述及相关细节印证一致,供述的可信性、证明力较强。再次

2023-06-05 99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656号】陈亚军故意伤害案——直接言词证据为孤证其他间接证据不能形成完整证据链的,应依法作出无罪判决

06-02

2023

浏览量:15

【刑事审判参考】【第656号】陈亚军故意伤害案——直接言词证据为孤证其他间接证据不能形成完整证据链的,应依法作出无罪判决

裁判观点:在缺乏直接证据或者直接证据证明力较弱的情况下,如果间接证据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得出唯一结论,也可以根据间接证据定案。但运用间接证据定案,应更加慎重,遵循真实性、协调性、完整性、排他性、合理性的规则。如果间接证据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所得出的结论不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则不能据此定案,应依法作出无罪判决。

2023-06-02 15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654号】陈乃东故意杀人案——对“零口供”案件如何运用间接证据定案

06-01

2023

浏览量:10

【刑事审判参考】【第654号】陈乃东故意杀人案——对“零口供”案件如何运用间接证据定案

裁判观点:对于“零口供”案件,需要结合被告人的辩解,认真审查在案其他证据是否可以形成完整的证据体系,锁定系被告人作案,对于被告人的辩解具有合理性,足以使在案证据体系形成疑点的,要慎重决定能否定案,对于被告人的辩解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且其他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定案。

2023-06-01 10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659号】伍金洪、黄南燕绑架案——户籍证明与其他证据材料互相矛盾时如何认定被告人的年龄

05-31

2023

浏览量:16

【刑事审判参考】【第659号】伍金洪、黄南燕绑架案——户籍证明与其他证据材料互相矛盾时如何认定被告人的年龄

裁判观点:证明被告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证据,应当首先使用被告人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文件。当户籍证明与被告人供述的年龄出现矛盾,且涉及被告人刑事责任年龄时,应当收集其他证据,以确定被告人的真实年龄。如果其他证据材料能够相互印证,经审查能够证明被告人真实年龄的,可以排除户籍证明等法定证据,以其他证据来认定年龄。当户籍证明与其他证据材料的矛盾无法得到排除时,应正确贯彻“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准确认定被告人

2023-05-31 16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655号】朱某故意杀人、盗窃案——如何把握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

05-26

2023

浏览量:14

【刑事审判参考】【第655号】朱某故意杀人、盗窃案——如何把握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

裁判观点:对死刑案件应当实行最为严格的证据规格,其证明标准高于其他刑事案件。既要求认定被告人犯罪事实存在,特别是被告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要达到排除其他可能性的程度,又要求死刑适用的事实,即对被告人从重处罚的事实,同样适用“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由于死刑的适用具有不可逆转性,对犯罪事实的存在,特别是被告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的认定应当达到确定无疑、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程度。审理死刑案件既要能从正面肯定的角度做到

2023-05-26 14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682号】罗某故意杀人、放火案——办理死刑案件如何把握“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05-25

2023

浏览量:27

【刑事审判参考】【第682号】罗某故意杀人、放火案——办理死刑案件如何把握“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裁判观点:死刑案件是否达到证据确实、充分,最根本、最重要的评判尺度是:全案证据对于待证事实要达到充分的程度,证据之间相互印证,构成完整的证明体系,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

2023-05-25 27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579号】吴金义故意杀人案——物证提取不全或来源不清案件的证据审查

05-24

2023

浏览量:57

【刑事审判参考】【第579号】吴金义故意杀人案——物证提取不全或来源不清案件的证据审查

裁判观点:如果证据的来源不合法或来源存疑,势必会影响到对证据的客观性、证据与案件本身的关联性的判断。鉴定结论只能证明该物证与被告人(被害人)等之间的联系,不能证明该物证与案件本身的关联性。要通过审查该鉴定结论所使用的检材来源是否清楚,提取是否合法,来判断该物证与案件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而不能以鉴定结论作为痕迹物证审查判断的依据。

2023-05-24 57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684号】郭永明等绑架案——户籍登记与其他证据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准确认定被告人的年龄

05-23

2023

浏览量:28

【刑事审判参考】【第684号】郭永明等绑架案——户籍登记与其他证据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准确认定被告人的年龄

裁判观点:单独的书证不能确证案件事实,案件事实的认定必须贯彻证据相互印证规则,法官在审查案件时,应当对全案证据进行综合分析,注重证据之间的相互比较和鉴别,审查证据相互之间的印证、补强及矛盾、差异关系,从而得出全案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的结论。

2023-05-23 28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686号】何邓平抢劫案——已经原审庭审质证,但在重审阶段未重新举证、质证的证据,能否作为定案证据

05-22

2023

浏览量:31

【刑事审判参考】【第686号】何邓平抢劫案——已经原审庭审质证,但在重审阶段未重新举证、质证的证据,能否作为定案证据

​裁判观点:已经原审庭审质证,在重审阶段需要重新举证、质证,未经重新举证、质证的,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2023-05-22 31次浏览
最高检第十检察厅负责人就发布大数据赋能类案司法救助典型案例答记者问

05-19

2023

浏览量:8

最高检第十检察厅负责人就发布大数据赋能类案司法救助典型案例答记者问

2023年5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大数据赋能类案司法救助典型案例。这批典型案例的制发背景是什么?是如何实现大数据赋能的?下一步最高检对数字控申建设有哪些新的安排?最高检第十检察厅(也可称控告申诉检察厅)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2023-05-19 8次浏览
温馨提示: 本网站需输入密码才可访问
密码错误, 请重新输入!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13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