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电话:181-6366-5122

栏目分类

服务热线

18163665122

最高检:大数据赋能类案司法救助典型案例(第一批)

05-19

2023

浏览量:8

最高检:大数据赋能类案司法救助典型案例(第一批)

2023年5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一批大数据赋能类案司法救助典型案例,总结基层检察院建立司法救助大数据模型的经验做法,推动实现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双向衔接,以“数字革命”助推控告申诉检察工作高质效发展。

2023-05-19 8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695号】王志勤贪污、受贿案——余罪自首的证据要求与证据审查

05-18

2023

浏览量:84

【刑事审判参考】【第695号】王志勤贪污、受贿案——余罪自首的证据要求与证据审查

裁判观点:人民法院审查被告人是否构成自首,不能仅凭侦查机关出具的情况说明,还应审查被告人相关罪行的立案调查、侦破经过、被告人的供述、相关证人的证明及其他能够证明其自首情况的材料。认定被告人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是否构成重大立功表现,应当以其所检举、揭发的他人具体犯罪行为在实际上是否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为标准,而不是指所揭发犯罪事实的量刑幅度中有无期徒刑这一刑种,也不是指被揭发人的实际宣告刑。

2023-05-18 84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721号】王文勇、陈清运输毒品案——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范围和程序

05-17

2023

浏览量:41

【刑事审判参考】【第721号】王文勇、陈清运输毒品案——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范围和程序

裁判观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立法精神,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应限于一是该侦查人员出庭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二是该侦查人员出庭为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所必需两方面,同时还应当从证明对象的范围上进行规范。侦查人员出庭应当是就其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感知和了解的案件情况进行说明。侦查人员是特殊证人,应体现特殊保护。

2023-05-17 41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729号】徐科故意杀人、强奸案——如何审查判断被告人的翻供和辩解及如何结合被告人的庭前认罪供述认定案件事实

05-16

2023

浏览量:48

【刑事审判参考】【第729号】徐科故意杀人、强奸案——如何审查判断被告人的翻供和辩解及如何结合被告人的庭前认罪供述认定案件事实

​裁判观点:司法实践中,应当坚持证实与证伪并重的理念,对被告人认罪供述和翻供理由或辩解的审查判断给予同等重视。被告人在庭前认罪后又翻供或者提出辩解的情形比较常见,对此需要认真审查被告人的翻供理由或辩解,并结合其他证据审查判断其翻供理由或辩解是否成立。对于被告人称其因遭到刑讯逼供而作出庭前认罪供述的情况,还要审查其供述是否属于非法证据。在被告人的翻供理由或者辩解不成立的情况下,则要审查被告人的庭前认

2023-05-16 48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789号】屠桂军等故意杀人案——对共同犯罪中“零口供”的被告人如何认定其犯罪事实

05-15

2023

浏览量:25

【刑事审判参考】【第789号】屠桂军等故意杀人案——对共同犯罪中“零口供”的被告人如何认定其犯罪事实

​裁判观点:关键是对在案言词证据进行综合判断、运用。首先,要对各证人证言和被告人供述进行纵向分析。如果证言、供述有变化,则须分析该言词证据改变的特点、原因,结合取证时间、环境及该人与案件是否有利害关系、是否可能受到诱导等因素,从宏观上判断该言词证据是否可信。

2023-05-15 25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778号】胡建明抢劫案——在被告人翻供的情况下,如何排除合理怀疑

05-12

2023

浏览量:27

【刑事审判参考】【第778号】胡建明抢劫案——在被告人翻供的情况下,如何排除合理怀疑

​裁判观点:对于没有目击证人且客观性证据较为单薄的案件,供述对于证明案件事实尤为重要。对于翻供案件,既不能简单采信其以往所作供述,也不能轻易否定其翻供理由或无罪辩解,而应当兼顾正向的证实和反向的证伪。对于基于法律常识、生活经验或职业直觉产生的合理怀疑,要从有罪供述的真实性、翻供后无罪辩解的可信性、有利证据的可采性等方面入手,逐一排除疑点,最终形成对案件事实的准确认定。

2023-05-12 27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762号】苏光虎故意杀人案——对死刑案件如何把握“证据确实、充分”的定案标准

05-11

2023

浏览量:69

【刑事审判参考】【第762号】苏光虎故意杀人案——对死刑案件如何把握“证据确实、充分”的定案标准

裁判观点:1.死刑案件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应结合《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规定予以认定,必须达到排除合理怀疑,得出确定无疑的唯一结论。2.判断行为人是否属于“形迹可疑”,关键要看司法机关能否依据现有证据特别是客观性证据在行为人与具体案件之间建立起直接、明确、紧密的联系。若能,则应当认定行为人为犯罪嫌疑人;若不能,主要是凭经验、直觉认为行为人有作案可能的,应

2023-05-11 69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779号】郑福田、傅兵抢劫案——对共同犯罪案件如何把握“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05-10

2023

浏览量:116

【刑事审判参考】【第779号】郑福田、傅兵抢劫案——对共同犯罪案件如何把握“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裁判观点:由于被告人供述的自愿性难以准确判定,在没有其他证据支撑的情况下不能仅凭口供定罪。在主要依靠被告人供述等言词证据定案的情况下,应重点审查被告人的有罪供述是否稳定,其供述的作案细节与同案被告人的供述能否印证(特别是必须亲临现场才能感知的细节),是否根据被告人的有罪供述延伸收集到其他可印证的证据。

2023-05-10 116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817号】汪久胜抢劫案——被告人不如实供述的,如何根据在案证据认定其犯罪动机

05-09

2023

浏览量:19

【刑事审判参考】【第817号】汪久胜抢劫案——被告人不如实供述的,如何根据在案证据认定其犯罪动机

裁判观点:一般而言,被告人供述的犯罪动机若与在案其他证据相印证并符合常理,其供述可以采信;若与在案其他证据存在矛盾或者明显与常理不符,则其供述不可采信。在被告人不如实供述的情况下,可以依据在案其他证据,认定被告人的犯罪动机,本案中,结合在案的通话记录、证人证言、现场勘查笔录、尸体鉴定意见等其他证据,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足以认定汪久胜有抢劫的犯罪动机。

2023-05-09 19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851号】乔某诈骗案——公安机关的户籍材料存在重大瑕疵的,如何认定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

05-08

2023

浏览量:6

【刑事审判参考】【第851号】乔某诈骗案——公安机关的户籍材料存在重大瑕疵的,如何认定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

裁判观点:在具体案件审判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穷尽一切调查手段,并结合全部在案证据综合审查判断。对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确实无法查明的,应当根据存疑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推定其没有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公安机关无正当理由变更原始户籍登记中的出生日期,且变更后的信息与在案证据存在冲突的,应从证据合法性和有利于被告人的角度,严格进行审查判断。

2023-05-08 6次浏览
温馨提示: 本网站需输入密码才可访问
密码错误, 请重新输入!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13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