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电话:181-6366-5122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1380号
栏目分类
18163665122
07-19
2023
浏览量:315
裁判观点:1、对于二审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的案件,在事实、证据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一般不能作出与第一次判决相同的判决。 2、审查强奸案件的证据,简单地采信被害人陈述或被告人供述都是不正确的,应当将被害人陈述和被告人供述结合其他间接证据进行分析、比较、整合,去伪存真。一是要将被告人供述与被害人陈述两者间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是否存在矛盾之处;二是将间接证据与被告人供述或被害人陈述进行比较分析
2023-07-19 315次浏览
07-18
2023
浏览量:5
裁判观点:法官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遵守“控审分离”原则。法官行使的是审判职能,担当法庭听证者和裁判者的角色,法官不承担任何举证责任,切不可混淆控诉和审判职能,充当“第二公诉人”。法官应尽量将自己的活动集中到法庭上进行。法官在不得不亲自进行庭外调查时,应尽量通知控辩双方同时到场参与进行,法官在庭外调查中收集得到的任何新证据都必须提交法庭,并允许控辩双方对证人、鉴定人提问,否则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2023-07-18 5次浏览
07-14
2023
浏览量:7
为更好发挥案例在指导和规范司法鉴定工作方面的作用,2023年7月5日,司法部发布“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对早产儿吸氧后发生双眼视网膜病变所涉医疗过错及原因力大小的法医临床鉴定案”“宁夏法庭科学司法鉴定中心对患者马某某医院输液后死亡死因进行法医病理鉴定案”“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对道路交通事故中交通参与者碰撞形态及交通行为方式鉴定案”“重庆市明镜司法鉴定所对某单位违反土地利用规划、开展项目施工破坏耕
2023-07-14 7次浏览
07-13
2023
浏览量:9
2023年7月5日,最高检通过官网发布《第三批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典型案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贯彻进行指导。
2023-07-13 9次浏览
07-12
2023
浏览量:8
裁判观点:判断刑事案件的证据是否达到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一是审查证据的证据能力,这是解决证据适格性的问题,即证据必须合法取得才具有证据资格,才能作为案件事实的认定依据。二是判断证据的证明力,即证据对案件事实有无证明作用以及证明程度如何。三是对“充分”的把握,不仅强调孤证不能定案,而且要求全案证据对于待证事实要达到“充分”的程度,以及证据之间能够互相印证,构成完整的证据体系,得出唯一的证明结论。
2023-07-12 8次浏览
07-11
2023
浏览量:379
裁判观点:无充分证据证实伤害行为与伤害后果有因果关系的,不能认定成立故意伤害罪。
2023-07-11 379次浏览
07-10
2023
浏览量:10
2023年7月6日,最高检发布了第四十五批指导性案例,这也是最高检发布的第一批以刑事抗诉为主题的指导性案例。
2023-07-10 10次浏览
07-07
2023
浏览量:46
裁判观点:没有被告人口供,但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在把握被告人供述等言词证据时,应当遵循:一是不能仅凭言词证据尤其不能仅凭同案被告人供述认定犯罪事实。二是严格排除非法言词证据,尤其要严格排除同案被告人的非法言词证据,确保同案被告人供述不是在刑讯逼供、威胁、引诱的情况下所作。同时,必须排除同案被告人之间串供的可能性。三是各类证据之间的矛盾必须得到排除,形成一个互相补充、互相印
2023-07-07 46次浏览
07-06
2023
浏览量:126
裁判观点:行政诉讼、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在法律后果的承担上有质的差别,其证明标准远低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因此二者的证据规则对于刑事诉讼只有参考意义,不能依照执行。如何确认已生效的共同犯罪人的裁判文书的证明效力,应当严格依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刑事诉讼原理得出结论。 在审理后到案共同犯罪被告人时,对先到案共犯的裁判文书所采信的证据,应当重新逐项质证,否则不能作为认定在审案件被告人犯罪
2023-07-06 126次浏览
07-05
2023
浏览量:6
裁判观点:判断被告人翻供是否成立,根本在于取证工作扎实、到位,全面收集、固定客观性证据,特别是要严格贯彻证据裁判原则,避免出现主要依赖口供定案的现象。如果对其他证据特别是客观性证据重视不够,案件主要依赖口供定案,一旦被告人翻供,因没有其他证据作为分析、判断的基础,则很可能导致案件出现疑问。当案件进入审判程序后,因时过境迁难以补充证据,则不得不按照“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规则作出判决。
2023-07-05 6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