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电话:181-6366-5122
栏目分类
18163665122
03-23
2023
浏览量:18
裁判观点:自首的成立,必须同时符合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两个要件,打电话报警但未承认自己实施犯罪行为的不构成自首。经鉴定属于被害人真实签名的保证书等书证,亦必须依照证据规则,从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进行审查,并结合案情和其他证据来判断其真伪和证明力,经审查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2023-03-23 18次浏览03-22
2023
浏览量:36
裁判观点:运输毒品罪要求被告人客观上有运输毒品的行为,主观上有明知是毒品并运输的故意。对当场查获毒品的案件,要重点审查被告人的主观明知,包括对是否是毒品的明知和运输对象的明知两个方面,不能仅凭现场查获毒品就客观归罪,当然地认定被告人具有运输毒品的故意。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运输毒品犯罪而言,要遵循一般的死刑案件证据标准。主要体现在所有的犯罪事实必须均有证据证实,证据之间不能出现无法排除的矛盾,最终得出
2023-03-22 36次浏览03-21
2023
浏览量:15
裁判观点:综合分析在案间接证据,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达到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可认定构成犯罪。 本案中,通过间接证据建立完整的证明体系的方法: 一是注重审查客观性证据。对于命案而言,尸检照片能够直接、客观反映尸体的情况与特征,属于客观性证据;尸体检验报告虽然是依靠鉴定人的认知判断而作出,但鉴定人是根据法医学知识对尸体进行鉴定形成的意见,其判断的来源是尸体的性状与特征,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2023-03-21 15次浏览03-20
2023
浏览量:24
03-20
2023
浏览量:9
03-20
2023
浏览量:15
03-17
2023
浏览量:22
裁判观点:依靠间接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是一个缜密的推理过程,裁判者在对每一个间接证据查证属实、确认其真实性的基础上,挖掘、评判每一个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存在的关联性,是使间接证据具有证明力的关键,而对间接证据关联性的评判主要指间接证据所包含的事实信息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关联性。根据行为人的客观行为推定主观要素,要从行为人已经实施的客观行为中推定其主观上明知是毒品。运用间接证据认定毒品案件事实,在证明犯罪
2023-03-17 22次浏览03-16
2023
浏览量:44
裁判观点: 对缺乏客观性证据的案件,审查、分析时不能简单地罗列证据,而是要抓住关键证据深入分析,抓住主要矛盾点,从整体上把握证据。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审查证据:(1)审查判断被告人的有罪供述是否真实、可信,翻供理由是否合理,是否适用非法证据排除。(2)审查其他间接证据是否能与被告人的有罪供述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并排除合理怀疑。
2023-03-16 44次浏览03-15
2023
浏览量:108
裁判观点:通过分析、梳理间接证据间的印证关系,认定在案证据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得出唯一结论,足以认定被告人实施了贩毒行为。 本案具体分析如下:根据多名购毒人员的证言及相关书证,可以认定短号为758729的手机和尾号为7476的农业银行账户被用于毒品犯罪。根据在案证据,足以认定被告人张传勇系短号为758729的手机和尾号为7476的农业银行账户的实际控制人,该账户所涉毒品交易均由张传勇实施。
2023-03-15 108次浏览03-14
2023
浏览量:26
裁判观点: 查明和正确认定被告人的犯罪目的,是准确定罪、判处刑罚的前提。而犯罪目的存在于被告人的主观方面。在被告人拒不供认的情况下,不能主观臆测,但也不能简单地因为行为人拒不供认,便以指控的罪名认定,放纵可能严重的犯罪。必须依据客观行为来综合分析判断。
2023-03-14 26次浏览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13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