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电话:181-6366-5122

栏目分类

服务热线

18163665122

【刑事审判参考】【第1409号】如何审查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及二审法院如何处理检察机关因一审法院未建议调整量刑建议而提出的抗诉?

12-21

2022

浏览量:52

【刑事审判参考】【第1409号】如何审查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及二审法院如何处理检察机关因一审法院未建议调整量刑建议而提出的抗诉?

1.认罪认罚案件人民法院依法应当进行全面实质审查,包括审查是否符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条件,是否真正具有认罪认罚情节,认罪认罚是否自愿性,审查起诉阶段签署具结书的合法性以及有无事实基础,并根据庭审查明的事实,对起诉的罪名是否准确以及量刑建议是否适当等内容进行全面审查。 2.人民法院应对量刑建议进行全面审查,一要审查量刑建议适用的刑种是否适当,二要对拟宣告刑与量刑建议的刑期进行比较,三要注重类案检

2022-12-21 52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1461号】陈枝滨等人开设赌场案——新型网络抽奖式销售经营行为性质的认定

12-20

2022

浏览量:23

【刑事审判参考】【第1461号】陈枝滨等人开设赌场案——新型网络抽奖式销售经营行为性质的认定

正确认定网络抽奖式销售行为的性质,在审查抽奖式销售行为的实质方面,首先,看抽奖式销售是否真实。其次,看抽奖式销售是否为主要经营内容及营利手段;在审查网络平台运营管理的性质方面,对以营利为目的,在网络上提供较稳定的场所(包括网站、微信群等)组织用户参与赌博,并对“场所”持续管理、运营、维护的行为,应认定为开设赌场。仅借助网络平台或其他网络手段,在较小范围内召集人员参与较为隐秘的短期赌博的行为,可考虑

2022-12-20 23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804号】对明知是赌博网站仍为其提供资金结算便利的行为,如何定性?如构成共犯,其在共犯中的地位如何认定?

12-19

2022

浏览量:29

【刑事审判参考】【第804号】对明知是赌博网站仍为其提供资金结算便利的行为,如何定性?如构成共犯,其在共犯中的地位如何认定?

1.明知是赌博网站而提供资金支付结算便利的行为构成开设赌场罪 2.为赌博网站提供资金支付结算便利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从犯

2022-12-19 29次浏览
陈瑞华:合规顾问在有效合规整改中的作用

12-16

2022

浏览量:25

陈瑞华:合规顾问在有效合规整改中的作用

2022-12-16 25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351号】网络赌博中“开设赌场”的行为及相关共犯的认定

12-15

2022

浏览量:13

【刑事审判参考】【第351号】网络赌博中“开设赌场”的行为及相关共犯的认定

2022-12-15 13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1422号】王伟男诈骗案——庭前会议的示证不能代替庭审的举证、质证和认证

12-14

2022

浏览量:25

【刑事审判参考】【第1422号】王伟男诈骗案——庭前会议的示证不能代替庭审的举证、质证和认证

1.人民法院在庭前会议中可以依法处理可能导致庭审中断的程序性事项,组织展示证据,归纳控辩双方争议的焦点,但不得以此替代正式的庭审; 2.证据未经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2022-12-14 25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针对特定人通过电信网络联络实施的诈骗犯罪不属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12-13

2022

浏览量:22

【刑事审判参考】针对特定人通过电信网络联络实施的诈骗犯罪不属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行为人针对知悉其真实身份的特定人实施的诈骗犯罪,即使利用了电信、网络工具,亦不宜认定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2022-12-13 22次浏览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33批指导性案例:龚品文等/史广振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吴强等敲诈勒索、抢劫、故意伤害案

12-09

2022

浏览量:17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33批指导性案例:龚品文等/史广振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吴强等敲诈勒索、抢劫、故意伤害案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33批共三件指导性案例,均为刑事案例。指导性案例186号《龚品文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总结了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软暴力”的主要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软暴力”涉黑的认定标准,为实践中认定、处理以“软暴力”为主要行为方式的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指引,有利于统一“软暴力”涉黑案件的裁判标准和尺度。

2022-12-09 17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在买卖中,行为人采取秘密的欺骗手段致使被害人对所处分财物的真实重量产生错误认识,并进而处分财物的行为如何定性?

12-08

2022

浏览量:24

【刑事审判参考】在买卖中,行为人采取秘密的欺骗手段致使被害人对所处分财物的真实重量产生错误认识,并进而处分财物的行为如何定性?

1.在买卖过程中,行为人采取秘密的欺骗手段,致使被害人对所处分财物的真实重量产生错误认识,并进而处分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类犯罪。 2.合同诈骗罪要求行为人必须充分利用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来骗取财物,本案行为人系采用其他诈骗方法骗取对方财物,应当以诈骗罪论处

2022-12-08 24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被告人同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等多种身份时应如何认定其行为性质以及村民委员会是否属于单位犯罪的适格主体?

12-07

2022

浏览量:30

【刑事审判参考】被告人同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等多种身份时应如何认定其行为性质以及村民委员会是否属于单位犯罪的适格主体?

1.当被告人同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等多种身份时,应当以其实施犯罪行为时所利用的具体身份来认定其行为性质:当被告人同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及其他等多种身份时,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对其他身份不存在绝对的吸收关系,不能因被告人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就当然以为被告人是利用该身份实施了犯罪行为,而应当厘清哪一个身份是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时所真正利用的身份,才能对被告人的行为作出准确定性。

2022-12-07 30次浏览
温馨提示: 本网站需输入密码才可访问
密码错误, 请重新输入!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13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