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1380号

全国咨询电话:181-6366-5122

栏目分类

服务热线

18163665122

【刑事审判参考】【第779号】郑福田、傅兵抢劫案——对共同犯罪案件如何把握“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05-10

2023

浏览量:138

【刑事审判参考】【第779号】郑福田、傅兵抢劫案——对共同犯罪案件如何把握“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裁判观点:由于被告人供述的自愿性难以准确判定,在没有其他证据支撑的情况下不能仅凭口供定罪。在主要依靠被告人供述等言词证据定案的情况下,应重点审查被告人的有罪供述是否稳定,其供述的作案细节与同案被告人的供述能否印证(特别是必须亲临现场才能感知的细节),是否根据被告人的有罪供述延伸收集到其他可印证的证据。

2023-05-10 138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817号】汪久胜抢劫案——被告人不如实供述的,如何根据在案证据认定其犯罪动机

05-09

2023

浏览量:21

【刑事审判参考】【第817号】汪久胜抢劫案——被告人不如实供述的,如何根据在案证据认定其犯罪动机

裁判观点:一般而言,被告人供述的犯罪动机若与在案其他证据相印证并符合常理,其供述可以采信;若与在案其他证据存在矛盾或者明显与常理不符,则其供述不可采信。在被告人不如实供述的情况下,可以依据在案其他证据,认定被告人的犯罪动机,本案中,结合在案的通话记录、证人证言、现场勘查笔录、尸体鉴定意见等其他证据,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足以认定汪久胜有抢劫的犯罪动机。

2023-05-09 21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851号】乔某诈骗案——公安机关的户籍材料存在重大瑕疵的,如何认定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

05-08

2023

浏览量:6

【刑事审判参考】【第851号】乔某诈骗案——公安机关的户籍材料存在重大瑕疵的,如何认定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

裁判观点:在具体案件审判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穷尽一切调查手段,并结合全部在案证据综合审查判断。对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确实无法查明的,应当根据存疑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推定其没有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公安机关无正当理由变更原始户籍登记中的出生日期,且变更后的信息与在案证据存在冲突的,应从证据合法性和有利于被告人的角度,严格进行审查判断。

2023-05-08 6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847号】卢文林盗窃案——在直接证据“一对一”的情况下如何准确认定犯罪事实

05-06

2023

浏览量:12

【刑事审判参考】【第847号】卢文林盗窃案——在直接证据“一对一”的情况下如何准确认定犯罪事实

​裁判观点:应当在综合分析证据的基础上认定本案的事实,“存疑有利被告”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适用该原则应当以事实确已无法查清为前提,如果通过认真审查判断证据,适当开展证据补查工作,能够查清事实的,则不应适用该原则。如果被害人的陈述符合构罪特征,且自然、完整,能够得到在案其他证据的印证,即便被告人否认,也可以采信被害人的陈述认定罪名,但被害人的陈述存在疑点,也得不到其他证据的印证下,被告人的供述则较

2023-05-06 12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813号】杨道计等故意伤害案——仅有被害人家属证言证实被害人死亡的,能否认定死亡、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

05-05

2023

浏览量:41

【刑事审判参考】【第813号】杨道计等故意伤害案——仅有被害人家属证言证实被害人死亡的,能否认定死亡、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

裁判观点:被害人亲属与案件处理存在利害关系,其证言的证明力有待补强。仅凭被害人亲属的证言认定被害人死亡,不符合“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要求,也达不到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不能据此认定被害人死亡的事实。

2023-05-05 41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821号】李某贩卖毒品案——对被告人辩称受人雇用贩卖毒品的案件,如何把握死刑政策和证据标准

05-04

2023

浏览量:9

【刑事审判参考】【第821号】李某贩卖毒品案——对被告人辩称受人雇用贩卖毒品的案件,如何把握死刑政策和证据标准

裁判观点:办理毒品犯罪案件,应当深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突出打击重点,体现区别对待。对初犯、偶犯、从犯以及具有受雇贩卖毒品、以贩养吸等情节的毒品犯罪分子,一般应当依法体现从宽精神,慎重适用死刑。在共同犯罪案件中,不能因为涉案的毒品数量特别巨大,就不分主从犯而一律将被告人认定为主犯或者实际上都按主犯处罚,从而判处重刑甚至死刑。

2023-05-04 9次浏览
最高检|人民检察院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工作指引

04-27

2023

浏览量:11

最高检|人民检察院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工作指引

2023年4月26日,最高检举行“综合履行检察职能 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度全国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情况,发布《人民检察院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工作指引》。 其中,最高检检委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宫鸣介绍,2022年1月至今年3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7300余件1.5万余人。共建议行政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嫌疑人550余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520余件,监督撤案410余

2023-04-27 11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873号】广州顺亨汽车配件贸易有限公司等走私普通货物案——如何审查电子数据的证据资格

04-26

2023

浏览量:170

【刑事审判参考】【第873号】广州顺亨汽车配件贸易有限公司等走私普通货物案——如何审查电子数据的证据资格

裁判观点:判断本案电子邮件、QQ聊天记录、电子账单和报关材料等电子数据是否具备证据能力,主要从证据的“三性”入手:一是真实性,即电子数据所表达的内容或者证据事实是真实的,不是想象、臆测或者虚构的。二是合法性,即电子数据的收集主体、方法和程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电子数据的合法性审查应当包括审查电子证据的收集主体和程序是否合法。三是关联性,即电子数据与待证案件事实有关,具有证明案件待证事实的属性。

2023-04-26 170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878号】黄某故意杀人案——如何认定证据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以及无罪判决对刑事审判工作的示范意义

04-25

2023

浏览量:21

【刑事审判参考】【第878号】黄某故意杀人案——如何认定证据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以及无罪判决对刑事审判工作的示范意义

裁判观点:证据在“量”上要求对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明,在“质”上要求经过法定程序查证属实,据以定案的证据之间、证据与犯罪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或者矛盾得以合理排除,而根据证据认定犯罪事实的过程符合逻辑和经验规则,由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唯一性,才能达到“确定、充分”的证明标准。对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依法作出无罪判决,对刑事审判工作的示范意义:不轻信鉴定意见、高度重视低概率事件、敢于坚持疑罪从无原则。

2023-04-25 21次浏览
【刑事审判参考】【第877号】杜某故意杀人案——如何把握“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04-24

2023

浏览量:38

【刑事审判参考】【第877号】杜某故意杀人案——如何把握“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裁判观点: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排除合理怀疑,要求由证据得出的结论为唯一结论,否则就未能达到“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结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不能排除合理怀疑得出唯一结论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应当坚持疑罪从无原则,依法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2023-04-24 38次浏览
温馨提示: 本网站需输入密码才可访问
密码错误, 请重新输入!